博课学 欢迎您!
课程导航

教育部研究生毕业应对方案:疫情影响下夏季毕业生可申请顺延培养时间

时间: 04-15

教育部研究生毕业应对方案:疫情影响下夏季毕业生可申请顺延培养时间

教育部发布研究生毕业专项方案:疫情影响下夏季毕业生培养时间可灵活调整

政策背景:特殊时期的毕业流程保障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了多维度影响,研究生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毕业流程的平稳推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发布《关于做好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疫情影响下的研究生毕业工作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重点聚焦春季与夏季毕业研究生的差异化需求。

春季毕业研究生:远程答辩成核心应对手段

对于春季毕业研究生群体,《通知》根据学位论文完成进度划分三类情况,提供具体操作指引。已完成答辩的学生,培养单位需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学位授予后续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尽早获得学位证书;已完成论文但尚未答辩的学生,培养单位可采用远程视频答辩形式,通过加密会议系统、电子投票等信息化手段保障答辩的公平性与保密性,同时要求导师团队提前与学生确认设备调试、网络环境等细节,避免因技术问题影响答辩进程;尚未完成论文的学生,导师需加强线上指导频率,通过定期视频会议、文档协作工具等方式跟踪研究进展,培养单位则需动态调整培养计划,确保学术质量不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特别强调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的灵活性,允许培养单位通过在线审议方式召开会议,打破传统线下会议的时空限制,为春季毕业生的学位授予提供制度保障。这一调整既符合特殊时期的防控要求,也体现了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术流程的创新探索。

夏季毕业研究生:灵活顺延机制缓解学业压力

针对夏季毕业研究生可能面临的论文完成困难,《通知》提出“一核双轨”的应对策略:以保障学位质量为核心,通过资源支持与流程优化双轨并行,程度降低疫情对毕业进度的影响。在资源支持方面,培养单位需开放校内数字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核心资源,为学生提供远程访问权限,同时协调校外合作机构延长文献借用期限,确保研究资料的可获得性。

在流程优化层面,《通知》要求培养单位重新评估学位论文送审、答辩及授予环节的时间节点,通过错峰安排、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压缩非必要等待周期。对于因疫情导致实验中断、数据采集受阻等客观原因无法按时完成论文的学生,培养单位可启动顺延机制,允许其延长3-6个月的培养时间(具体期限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同步调整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频次,确保顺延学生在完成论文后能及时进入评审流程。

需要明确的是,顺延培养并非降低学术标准。《通知》强调,培养单位需建立动态跟踪机制,要求顺延学生定期提交研究进展报告,导师团队需加强过程指导,确保最终学位论文符合学科要求。这一机制既给予学生必要的缓冲时间,也避免了因“一刀切”延期导致的学术质量下滑风险。

政策意义:平衡防控要求与学术规律的实践探索

此次《通知》的发布,是教育管理部门在特殊时期平衡疫情防控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通过区分春夏季毕业群体的不同需求,提出远程答辩、资源开放、流程优化、灵活顺延等具体措施,既保障了毕业流程的规范性,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困难的人文关怀。

从长远看,这些创新性安排为高等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例如,远程答辩技术的应用可能推动答辩形式的常态化创新,在线学位评定会议的实践或将优化传统学术管理流程,而灵活顺延机制则为特殊情况下的培养计划调整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对于研究生群体而言,这一政策不仅缓解了当前的毕业压力,更传递了“特殊时期有保障”的信心,有助于其保持学术专注度,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过渡。

0.0479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