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82-6911
作为北京力迈教育在南昌地区重点布局的教育项目,南昌力迈国际学校自2019年正式落址以来,已发展为集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覆盖的十二年一贯制国际化教育实体。校园占地规模达150亩,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这种规划体量在区域内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从空间布局看,校园遵循"功能分区明确、学习场景多元"的设计原则,教学区、实验区、运动区、艺术区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连通。这种物理空间的科学规划,本质上是对"全人教育"理念的具象化呈现——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自然切换学习状态,在动态环境中培养综合素养。
区别于单一课程模式,学校构建了"国内博雅课程+国际卡文特课程"的双轨并行体系。这一设计的底层逻辑,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选择,为不同升学路径的学生提供适配的教育方案。
国内博雅课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准,重点强化传统文化浸润与学科基础夯实。通过增设书法、茶道、非遗技艺等特色模块,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人文底蕴。而国际卡文特课程则深度融合美国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制学习(PBL)、跨学科融合等教学方法,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全球视野的塑造。
值得关注的是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选择国际方向的学生将系统修读美国高中课程,完成学业后可获得美国高中毕业证书。这一认证为学生申请海外高校提供了更直接的学术背书,近年来已有多届毕业生凭借该证书成功入读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知名学府。
教育质量的核心支撑在于教师团队。南昌力迈国际学校采用"中外籍教师协同授课"模式,其中外籍教师占比保持在合理区间。这些外籍教师大多具备所在国教师资格认证,且拥有3年以上国际教育教学经验,部分教师还持有IB、AP等国际课程的教学。
中方教师团队则由两部分构成:既有深耕基础教育多年的骨干,也有具备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教师。学校通过定期开展中外教师教研工作坊、跨文化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融合。这种"1+1>2"的师资配置,既了国家课程的严谨性,又注入了国际教育的创新活力。
硬件设施是教育实施的物理载体。学校建有现代化教学楼群,每间教室均配备智能教学系统,实现"黑板+电子屏+互动终端"的多模态教学支持。实验楼内设有物理、化学、生物标准实验室,其中STEM实验室配备3D打印机、智能传感器等前沿设备,为学生开展创新实验提供技术保障。
文化素养培养方面,图书馆藏量达8万余册,涵盖文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并设置电子阅读区满足数字化阅读需求;艺术中心配备钢琴房、舞蹈室、戏剧排练厅,定期举办校园艺术展演活动。体育场馆包括标准田径场、室内篮球馆、游泳馆等,既能满足日常体育教学需求,也为校队训练提供专业场地。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建立了分层分类的升学指导体系。初中阶段重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通过邀请各行业从业者分享、组织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认知;高中阶段则提供个性化升学规划服务,由专职升学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兴趣特长、目标国家等因素,制定"一人一档"的升学方案。
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中,选择国内升学的学生多数被985、211等重点高校录取;选择海外升学的学生,去向涵盖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加拿大医博类大学等世界学府。这种多元的升学成果,既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也验证了双轨课程体系的实践价值。
"以爱开启无限潜能"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从日常的师生互动,到个性化的成长档案记录;从学科教学中的鼓励式评价,到课外活动中的陪伴式指导,"爱"始终是教育行为的底层逻辑。这种充满温度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安全、信任的环境中释放潜能,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成长"的转变。
"崇德笃学健康尚美"的校训,则从品德、学业、体魄、审美四个维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学校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月、学术竞赛周、体育文化节、艺术鉴赏课等活动,将校训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具体实践,让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
站在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南昌力迈国际学校始终秉持"为世界培养二十一世纪优秀国际人才"的使命,持续优化教育供给,创新培养模式。这所扎根南昌、连接世界的国际化学校,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的可能性。